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专栏 > 李广明 > 艺术批评 >

发现与重建--李广明的当代文化理想

时间:2010-06-19 16:08 来源:上上美术馆 TAG标签: 点击:

与当代许多青年画家关注个人生活经验的品味和琐细表达不同,李广明没有沉溺于流行的架上绘画“微观叙事”。作为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和深厚感情的艺术家,李广明所思考的是更为宏大的中国文化在当代世界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李广明是一位有着强烈的文明历史感和文化责任感的当代艺术家。

李广明的艺术从来没有局限于某一画种和材料,对于他来说,不同的艺术门类和材料,最终都指向人的内心世界,指向社会的文明结晶。所以他所关心的是,如何用最为合适的方式,最为恰当地表现他对于人类文明和东西方文化的反思。我们看到他的作品有若干系列,涉及到长城、名画、伟人,但其实这些表现题材的后面,是李广明对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整体性反思,目标也很明确,即指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和中国当代文化的积极重建。所以,他的这些系列可以视为一个系列作品,其中有着强烈的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即“重新建构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精神”。

以《殇城》为例,李广明选取长城作为创作主题,这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家所普遍重视的一个题材,有许多艺术家采用各种方式,在长城上进行了各种创作,有行为、雕塑、装置、拓印、绘画等。如果将这些创作组织成为一个回顾展览,将会非常有意思。李广明的《殇城》不仅体现了历史的反思,而且也通过醒目的红色直线这样一个象征理性的符号,试图进行历史的界定。长城的斑驳旧色来自龟裂的粉质材料和厚重的画层肌理,像黄土一样具有大地的质朴。纸的粘贴与树状肌理,将长城隐入丛林,在一派秋色苍茫之中,城楼在残阳下如火一般明亮。而黑色的城影,似隐似现,有德国艺术家基弗尔的厚重味道。这样,我们看到,李广明虽然使用了综合性的材料,但他并非只关注形式,而是突出了其中的历史感。长城的包围与开放,不仅具有军事的意义,也具有文化空间的界定与建构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象征符号,可贵的是,我们至今还可以攀登和出入其间,直接感触先民们的手温与大自然的阳光。

与此相似,《世界名画》系列体现了李广明对传统艺术的解构与重组。与长城系列画作相比,这些古今名画,更加斑驳难以辨识,如同中国古代的壁画。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淘洗,这些世界名画与长城一样,作为人文遗产,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局部地看,这个系列的作品,使用的材料厚实凝重,具有经典的视觉美感。但李广明对世界名画的挪用并非戏说,他不想刻意地重新解释这些名画的主题意义,而是借名画表达个人对历史特别是艺术史的态度。这里既有《最后的晚餐》、《美杜萨之筏》、《自由引导人民》、《马拉之死》这样的历史名画,也有代表性的历史照片。例如《攻占硫磺岛》,就源自1945年2月美军士兵将国旗插上日军占领的硫磺岛的照片。李广明并没有细究这个历史事实并且重新构图,或赋予它新的解释。李广明所表现的主要是艺术史的经典,在经历过时代的发展与洗礼之后,整体性的隐入历史深处,与今天的人们渐行渐远。在这样一种回望的过程中,他唤醒了我们对于历史的记忆,并且具有了某种文化保存和反思的紧迫感。

而《伟人》系列,表现了李广明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的“偶像崇拜”的解构与去魅。他的作品,具有水的波纹效果,那些人所能详的著名人物,如梦露、甘地、本·拉登、希特勒、斯大林、孔子、毛泽东、林彪、蒋介石、切·格瓦拉等,从历史的深处浮上水面,在隐与显之间,李广明进行了历史符号的解码与重新编码。

有关长城的一系列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如《殇》、《魂》、《疗》等,反映了李广明以艺术的形式,向我们提出了鲜明的历史提问。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的中国文化身份与未来发展。李广明将这一重要问题,建立在了由中国水墨所代表的文化基础与东方自然观之上。他认为,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元素、中国符号和有关中国的想象已然成为了世界文化的一股能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中国当代文化的战略形象,必要依赖于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观的基础,从而复兴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思想也就自然而然地回溯到中国人的文化自然观上了。我们可以将他围绕长城所做的一系列行为,看作是一种新时代的山水画创作。艺术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幅静态观看的平面图像,而是让我们进入长城所代表的历史空间,与他一道,以长城为媒介,与前人进行文化对话,重新唤醒我们的大国文化意识。在这样的历史文化空间中,李广明“捕风捉影”,捕汉唐雄风,捉东方精神之影。以软性的水墨材料,捕捉中国文化的意象之影。大像无形,意在言外。正如他的装置作品《让世界安静1分20秒》,李广明的艺术,体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感情,也表达了他对于21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崛起充满信心。最终,他的文化理想,是在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平等交流和互补之中,让世界充满爱。

这种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互补认识,不同于近年来流行的某种“中国可以说不”的民族主义思潮,而是强调不同文明互相尊重的平等共存,共同发展。李广明认为:“近百年来,由于片面接受的西方 “唯物主义(拜物教)”价值观的影响及其示范效应,我们看到,先进生产力和科技文明成为了中国理想价值观的梦想,也让东方文明传统价值观在自我颠覆和自我妖魔化中,成为在现场的‘不在’弱势文化的一个单元。如果说,西方文化打开了人的创造力,将人与自然变成对立的逻辑关系,那么,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尊重人的智慧的同时,同样尊重了人与自然‘有无相生’的基本常识。在两大文明系统的比较中,只有‘阴阳’相生相克的同体两性关系,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别。分别心生,乱象是然。”在中国当代艺术界,这是一个难得的清醒认识。当我们的当代艺术还沉浸在高价拍卖的锤声中得意忘形之际,李广明的艺术是一方清醒剂,足以让我们反思今日中国当代艺术的功利与急躁,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孱弱与浅薄。
2010年6月1日

(文:殷双喜/摄影:/责任编辑:baishitou)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历史·新宋庄”前言——李广明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视频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开幕视频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开幕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研讨会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研讨会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开幕
  • 2011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
  • 妙手与偶得——李广明的新水墨
  • 李广明的冷墨:冷记忆的虚像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