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专栏 > 李广明 > 艺术批评 >

披沙拣金 新水墨的突破—读李广明《捕风捉影》系列作品个案的思索

时间:2010-08-26 14:50 来源:上上国际美术馆 TAG标签: 点击:

虚实幻象之中,我们是否在体察自然的变化规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是否要追随阿基里斯的脚步?苍凉悲怆的长城,是否会给我们一个心灵的慰藉?闲庭信步,坐看云起。这是李广明《捕风捉影》系列作品带给我们的深层思索,他在艺术创作的同时,围绕艺术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把生命情绪的体验折射到作品当中,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内核的重新感悟,以及对自我文化身份的关照和反省。

艺术发展到当代,不是一个单一的,而是多向的载体。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式与方法,我们应该停下来,问问我们内心究竟想要什么?真正的艺术不是他人的游戏,而是自我的救赎,也是透过社会层面,去反映生活和体验自我的可能性。理想与现实是永远不能相交的平行线,,面对现实,拯救抑或逍遥?指涉社会现实,反映客观存在的人类共同价值观,这是当代艺术探讨的问题,而不是东西方之间的问题。我们实际的局限,只有遁入逍遥才可化解思考带来的深深忧虑,中国的当代艺术在全球化的普世人文理想与民族文化的地域性价值之间,还存在着反思与借鉴。人是社会性的,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在真空之中,对于极权积习下的我们,无视或无胆直面现实,那么古人戏情山水,隐逸凡世,将正义曲直存记在心,不问世事的避世心态,会不会给我们一个启示?李广明捕风捉影系列作品,在历史的深层探究,在自我的深处反省,试图与我们一同去揭示这个问题。

上古时期常用“风”来表示纯粹精神意义的状态,像高风亮节等至今还保留了这个层面的意思,长城是作为多元一体碰撞中融合的历史见证,斑驳多彩的内涵中有着多重的含义。自然万物自身存在和变化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规律与秩序,它只是标示着存在,从不强加于人,是一种无言之美。李广明的系列作品就是在历史记忆的碎片中,构建自己心中的境界,从对象中获得审美感受,捕捉的是与自身的审美情感相吻合的特征,瞬息变换的风影定格到作品中,这种当下性是对自我的内省与检视,对自然的崇敬、对生命的顿悟,恰恰是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把握,追寻精神的依托于归宿。这种精神状态的审美与诗意的境界,是理想化的生存方式。在作品中呈现出强烈阴阳的交合关系和黑与白的两极世界,这是物我同一的心迹,这不是山水花鸟画中的臆想空间,也不是被驯养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露出的媚态,而是面对外部强大的压力下的本能抗争,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山不能言,人能言之。”这些神韵把握属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积极地从流逝的历史中汲取养分,以此进入当代语境之中,使水与墨的内在精神,延伸出新的生命活力。

而今天中国艺术的发展,始终以西方的文化价值标准为评判准则,中国的文化艺术始终处在弱势和失去话语权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从新文人绘画到实验水墨的实验性发展,最后由于自身发展的学术缺失性,最终失去它的存在价值。十几年来水墨艺术进入了平静和观望时期,那么中国水墨面对国际当代艺术还有新的发展和创造吗?目前已出现了部分有责任的中国艺术家,在默默的探索着,他们始终充满着自信,并且已呈现出新的水墨语境和精神内涵。我们从艺术家李广明先生作品中已经看到了这种可能。

(文:/摄影:/责任编辑:CF)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陈峰2009年系列作品
  • 陈峰2007年系列作品
  • 陈峰2006年系列作品
  • (二)捕风捉影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