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学术 > 水墨三十年 >

不向西方走,向哪里走?

时间:2010-06-12 16:30 来源:《我们面对什么》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5月 TAG标签: 点击:

问:中国的现状需不需要当代艺术?

答:不需要,或者说,不太需要。我意思是,从中国的现状看,还不到充分孕育和生成当代艺术的阶段。西方的经验很有启发,在它们那里,当代艺术的繁荣是与当代社会的需要完全一致的。而中国的现状,在表面上看来似乎已经进入了当代,其实仍然停留在“前当代”的水平上,在硬件上和形式上,中国进入当代的速度是飞快的——请注意,我是说硬件和形式,而不是更本质的内在的需求,换句话说,中国的当代形象是靠外力推动并塑造而成的。因此就艺术而言,超出了本质的内在的需求,它的存在必然是不可靠的。

问:那么,中国当代艺术岂不是缺乏适合它生长的土壤吗?

答:是的,中国目前确实不存在当代艺术的社会基础。因为无论是展览机制、还是基金会制度、或是艺术品市场、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都不足以支撑当代艺术的生成和发展——也就是说,当代艺术是与中国当代社会是抵触的。

问:既是这样,为什么中国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出现呢?

答:现在连孩子都知道是所谓的“全球化”时代,一切产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可以共享,但是共享并非等于创造。对与艺术来说,我们欣赏毕加索,欣赏博伊斯,不等于就能克隆出毕加索和博伊斯。我们“有”当代艺术,不等于它是我们创造的结果。

问:不是创造的,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当代艺术似乎开始形成了,但是,它的方式很简单——模仿、借鉴、移植、嫁接等等,唯一能做的是紧跟在西方的后面亦步亦趋。西方的当代艺术是其自身发展的结果,是在原生态环境中顺利生成并发展的——反观中国,若没有西方的“刺激”,当代艺术完全不可能出现。因为艺术说到底不是技艺问题或手工问题。对艺术的理解受制于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当然,我说的观念是理解和欣赏艺术的一种角度,一种立场。按此要求,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没有一个人能提供这样的新的观念——相反倒是,他们都按照西方的观念来制作作品。

问:是西方出观念,中国艺术家出活儿?

答:差不多是这样,开个玩笑吧,这就叫做来料加工。中国艺术家依照某种既成的样式和思路制作作品,已成了一种惯性,我在一篇文章中说,长期以来,我们学“苏派”,学凡高、塞尚,学马蒂斯、毕加索,学德国表现主义,学安迪•沃霍、杰夫•昆斯,学博伊斯、李希特,学丹米恩•赫斯特……我们跟在人家后面学啊学个不停,我们像成绩不好的学生始终拿不到毕业证书。

问:能否这么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更多的是为西方制作的?

答:按眼下的情况看,这么说是没什么错的……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批评家,他们所做的努力被西方意识形态和西方市场全面买断了,而回报给自身的利润微乎其微。不妨回想一下,凡是获得了“国际”名声的国内艺术家,有那个不是靠老外的“慧眼”才功成名就?他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投其所好,有意无意地取悦老外,这几乎是心照不宣的策略。批判也好,反讽也好,调侃也好,总之都与老外的胃口相吻合……同时,从样式,风格,作派而言,也正好与哪里的市场勾得很紧……即使,国内的小得可怜的市场,也不过是接受了一点西方市场的余唾,根本形不成规模……我想这可能是中国当代艺术注定的命运。

问:中国当代艺术就现状看,出路只能在西方吗?

答:悲观地说是这样,乐观地说,希望当然是有的。如果出路在西方,那么中国当代艺术可有可无,因为它不是我们的需要,如果随着实践的不断展开和深入——当然最主要的是,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到了与当代艺术相适应的阶段,各种条件都已具备,中国当代艺术便能确立自己无可争辩的发言权,不仅在观念上,也在市场上取得主人的地位,那时,出路就转向了,并且随着出路转向,整个当代艺术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问:按此说法,目前只能跟在西方后面追踪吗?

答:如果我们不从意义上深究,而仅从存在的现象出发,那么,我们至少得承认,我们“有”当代艺术,而不是只拥有过时的传统的艺术。但是,由于中国当代的现实不足以支撑当代艺术的构架,所以它从一开始就步履艰难,跌跌爬爬。所谓的“短时期内将西方百年艺术史重演一遍”的说法是被假象欺骗了,因为“重演”十遍也没用,本质在于自身的经验是否能够填充和切合当代艺术的广泛观念。当一种艺术无法在一种环境里生存,它就像漂亮而了无生气的假花,仅仅是愉悦眼睛装饰,它在偷偷地欺骗我们的感觉。

问:90年代后,中国的当代艺术不是很红火吗?你是不是太悲观了些?

答:我非常愿意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红红火火,但是,美好的愿望不能代替对事实的描述和分析。说实话,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比他们的前辈更聪明,更善于把握一登龙门的策略,他们的趣味向西方靠得更近了,艺术在他们那里变得不那么重要……投机取巧是危险的,因为它会导致理想的破灭,导致机会主义的盛行,从这一点看,中国当代艺术要完成自身的建设,确立真实而牢固的形象,还是以后的事,你得承认,愿望不等于现实。']; p = _p = 1; window.bodyContent && window.bodyContent != 'undefined' && document.write(artist_ad(ad(bodyContent[p-1>0 ? p-1 : 0]))); :国的现状需不需要当代艺术?
答:不需要,或者说,不太需要。我意思是,从中国的现状看,还不到充分孕育和生成当代艺术的阶段。西方的经验很有启发,在它们那里,当代艺术的繁荣是与当代社会的需要完全一致的。而中国的现状,在表面上看来似乎已经进入了当代,其实仍然停留在“前当代”的水平上,在硬件上和形式上,中国进入当代的速度是飞快的——请注意,我是说硬件和形式,而不是更本质的内在的需求,换句话说,中国的当代形象是靠外力推动并塑造而成的。因此就艺术而言,超出了本质的内在的需求,它的存在必然是不可靠的。
问:那么,中国当代艺术岂不是缺乏适合它生长的土壤吗?
答:是的,中国目前确实不存在当代艺术的社会基础。因为无论是展览机制、还是基金会制度、或是艺术品市场、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都不足以支撑当代艺术的生成和发展——也就是说,当代艺术是与中国当代社会是抵触的。
问:既是这样,为什么中国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出现呢?
答:现在连孩子都知道是所谓的“全球化”时代,一切产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可以共享,但是共享并非等于创造。对与艺术来说,我们欣赏毕加索,欣赏博伊斯,不等于就能克隆出毕加索和博伊斯。我们“有”当代艺术,不等于它是我们创造的结果。
问:不是创造的,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当代艺术似乎开始形成了,但是,它的方式很简单——模仿、借鉴、移植、嫁接等等,唯一能做的是紧跟在西方的后面亦步亦趋。西方的当代艺术是其自身发展的结果,是在原生态环境中顺利生成并发展的——反观中国,若没有西方的“刺激”,当代艺术完全不可能出现。因为艺术说到底不是技艺问题或手工问题。对艺术的理解受制于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当然,我说的观念是理解和欣赏艺术的一种角度,一种立场。按此要求,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没有一个人能提供这样的新的观念——相反倒是,他们都按照西方的观念来制作作品。
问:是西方出观念,中国艺术家出活儿?
答:差不多是这样,开个玩笑吧,这就叫做来料加工。中国艺术家依照某种既成的样式和思路制作作品,已成了一种惯性,我在一篇文章中说,长期以来,我们学“苏派”,学凡高、塞尚,学马蒂斯、毕加索,学德国表现主义,学安迪•沃霍、杰夫•昆斯,学博伊斯、李希特,学丹米恩•赫斯特……我们跟在人家后面学啊学个不停,我们像成绩不好的学生始终拿不到毕业证书。
问:能否这么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更多的是为西方制作的?
答:按眼下的情况看,这么说是没什么错的……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批评家,他们所做的努力被西方意识形态和西方市场全面买断了,而回报给自身的利润微乎其微。不妨回想一下,凡是获得了“国际”名声的国内艺术家,有那个不是靠老外的“慧眼”才功成名就?他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投其所好,有意无意地取悦老外,这几乎是心照不宣的策略。批判也好,反讽也好,调侃也好,总之都与老外的胃口相吻合……同时,从样式,风格,作派而言,也正好与哪里的市场勾得很紧……即使,国内的小得可怜的市场,也不过是接受了一点西方市场的余唾,根本形不成规模……我想这可能是中国当代艺术注定的命运。
问:中国当代艺术就现状看,出路只能在西方吗?
答:悲观地说是这样,乐观地说,希望当然是有的。如果出路在西方,那么中国当代艺术可有可无,因为它不是我们的需要,如果随着实践的不断展开和深入——当然最主要的是,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到了与当代艺术相适应的阶段,各种条件都已具备,中国当代艺术便能确立自己无可争辩的发言权,不仅在观念上,也在市场上取得主人的地位,那时,出路就转向了,并且随着出路转向,整个当代艺术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问:按此说法,目前只能跟在西方后面追踪吗?
答:如果我们不从意义上深究,而仅从存在的现象出发,那么,我们至少得承认,我们“有”当代艺术,而不是只拥有过时的传统的艺术。但是,由于中国当代的现实不足以支撑当代艺术的构架,所以它从一开始就步履艰难,跌跌爬爬。所谓的“短时期内将西方百年艺术史重演一遍”的说法是被假象欺骗了,因为“重演”十遍也没用,本质在于自身的经验是否能够填充和切合当代艺术的广泛观念。当一种艺术无法在一种环境里生存,它就像漂亮而了无生气的假花,仅仅是愉悦眼睛装饰,它在偷偷地欺骗我们的感觉。
问:90年代后,中国的当代艺术不是很红火吗?你是不是太悲观了些?
答:我非常愿意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红红火火,但是,美好的愿望不能代替对事实的描述和分析。说实话,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比他们的前辈更聪明,更善于把握一登龙门的策略,他们的趣味向西方靠得更近了,艺术在他们那里变得不那么重要……投机取巧是危险的,因为它会导致理想的破灭,导致机会主义的盛行,从这一点看,中国当代艺术要完成自身的建设,确立真实而牢固的形象,还是以后的事,你得承认,愿望不等于现实。

(文:李小山/摄影:/责任编辑:baishitou)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中国画的潜力、播散期、与中国画教学——再谈
  • 中国画存在的前提
  • 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现代价值
  • 中国画 断裂 保留画种
  • 吴作人谈继承与发展
  • 谈争论不休的中国画问题
  • 有话直说
  • 建国后的画坛体制及其对中国画的影响
  • 当代中国画之我见
  • 当代中国画仍然“穷途末路”——访著名美术批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