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学术 > 水墨三十年 >

现代意识与’85美术运动

时间:2010-06-20 16:32 来源:《中国美术报》1986年第38期 TAG标签: 点击:

面对未来的现实批判、选择和竞争是人类进步的基本意识。
’85美术运动(理论与实践)是追求现代意识的一个艺术运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超越意识。
自我超越:个性不就是听之任之的个人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而是自我意志(包括情感意志),是充满自信的判断力(审美判断是其中之一)。’85美术中很突出的反对自我表现的呼声即基于此,它是寻求抵制俗情、唤醒主体判断力的“自我否定”意识。而强调自我(民族)批判又是超越自我(民族)的情感经验和存在经验之束缚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现实超越:与过去我们偏重人与现实的同一性和人受役于现实的被动理论相反,’85美术运动更注重超越现实。超现实手法不谋而合地大量出现并非基于集体模仿意识,而是基于现实的人对现实的改造和超越。这种力图站在较高层次和较新视角的对现实的批判和审视,与跳出落后生活圈而步人先进文明的变革意识是同步的。
区城文化的超越:在当前人类生命场的大竞赛——全球文化战争中,我们的姿态不外三种:以我之盾防子之矛,以我之矛攻子之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85美术运动主要选择了后种,它较之第一种(退避意识)和第二种(脱离时空位差的留恋意识)更具勇气,在一片可畏而又自我解嘲般的“反对模仿”声中敢于宣称自己就是在学仿某家某派者反而是勇士。面对人类文化,我们求异的目的在于合我,求“异”为器,求“合” (同)为道。’85美术运动基于批判、选择和竞争意识,强调全球文化和超越东西方文化(一种比较主要而非绝对的倾向)从而不免带有“反传统”和“反民族化”的理论色彩和行为试验的实践特征。
二、悲剧意识及牺牲精神。(论述从略,请参见《美术家通讯》86, 5期和《文艺研究》86,4期拙著)
超越意识必然导致自我、民族、社会诸价值的失落感,这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处于无参照无竞争的封闭时区中的人是不会有失落感的。对上述诸价值在高层次上重新确立的理想憧憬和为此理想而进行的“违心”选择(如不得不捡用人家已经成为传统的武器)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人艺术生命的短促感 (很大程度是由于知识结构的迅速更新所致)和紧迫感使艺术家们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意识,这反而是先前的盲目乐观主义心理的清洗剂,它与超越意识互补,使有志者显出了献身精神。“划时代”、“伟大”、“艺术大师”、“神圣”之类的终极概念均可抛之脑后,或许这才是艺术活动的本源。'85美术运动需要发展和深化,但它面临着两道顽固的堡垒——浅尝辄止和急功近利,这是近现代改革派的历史悲剧的主要原因。近现代艺术改革诸家在个人艺术成就方面并不比国粹派成就大,他们太急于在个人有限的创造历程中完成民族艺术样式的改造和新民族样式的确立,其致命一点即是回归意识太强。这是封建后期文人强大的复古意识的余波,多少仁人志士重陷其囹圄的事实代不乏例。这余波在今日’85美术运动的参与者中难道就没有再现的可能吗?
眼下,还有一种似乎与回归意识相悖的“赶超意识”在萌生,如不少人在倡导西方的“新”主义——后现代主义、当代主义,借此反对“旧”的现代主义。这是一种置民族文化圈位置于不顾、放弃基于现实的选择目的的盲目口号,当然,其背后或许也有某种现实目的,如“民族化”或复归“艺术自律性”等等,在这里,赶超意识又与回归意识殊途同归了。

(文:高名潞/摄影:/责任编辑:baishitou)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中国现代主义的出现 时代普遍意识的体现
  • 中国现代美术发展背景之展开
  • 中国画座谈会发言摘要
  • 中国画的现状及我思
  • 艺术的精神和时代的精神
  • 也谈中国的视觉革命
  • 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现代艺术
  • 面对新潮的终结
  • 谷文达的《联合国》
  • 对几个批评术语的清理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