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业界动态 > 延伸阅读 >

传承与创新-白启哲的山水画

时间:2010-08-19 11:59 来源:上上国际美术馆 TAG标签: 点击:

  白启哲先生是在北京画坛从事创作二十多年的著名山水画家。人们知道他,常常和他的父亲白雪石老先生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因为他长期在雪石先生身旁,受到父亲的教诲和指导,在山水画领域苦心经营,在传承和发扬“白派山水”方面,做出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令人赞赏的成绩。
  在当今中国山水画坛,白雪石先生是一位有重要贡献的艺术家,他源于传统文脉的绘画创造,融严谨的理性精神与现实体验于一炉,自出机杼,创建了新的绘画风格,被人们誉为“白家”或“白派”山水。白雪石先生犹如一棵大树,学习他这种风格的弟子们面临的课题是一要传承,二要力求有所创新,而创新又是最好的传承。当然,为了真正做到出新,必须先要老老实实地向自己的老师学习,掌握其创造精神与技巧要领,然后再图变革。
  白启哲,出生于1935年,从少年时代起受家庭熏陶爱好丹青,并从父亲那里得到中国画的启蒙教育。父亲收藏的木刻雕版竹纸印刷的《芥子园画谱》以及珂罗版石印的《故宫周刊》等,均成为他学习绘画的重要资料。那时,他虽然没有机会进美术院校深造,但耳濡目染所得到的传统绘画的一些基本知识,使他一生受益匪浅。之后,他有很长时间无缘接触中国画,只能在基层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普及性的美术宣传工作。“文革”结束后进入改革开放的70年代末期,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他有机会重新拿起画笔,从临摹父亲的山水画入手开始绘画创作。由于艰苦地学习和勤奋地钻研,加上有少年时期积累的基础和有艺术悟性,在绘事上进步很快。  1989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修深造,经郭怡孮、贾又福、姚有多、李行简等老师点拨,开阔了艺术视野,全面提高了艺术修养。从90年代起,白启哲的山水画进入成熟阶段。1991年,白启哲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白雪石父子画展”;1992年白启哲的作品《城长春不尽》亮相于“美哉北京画展”,被北京市政府收藏;1995年,作品《蜿蜒万里,雄风犹存》在“爱祖国爱北京美术大赛”获二等奖;1997年,《古塞雄风》在文化部举办的“迎接‘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大赛”中获铜奖;同年6月,他有十件作品参加“大京九美术作品展”,其中《巨龙穿岭》被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1999年,白启哲在日本举办个展并出版画集;2000年,作品《榕林倩影》在“光明日报”举办的“人济杯全国美术作品大奖赛”中获二等奖……近几年来,他为国家重要会堂、宾馆创作大幅山水画多幅,有些作品还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外国政府机构和元首。他的山水画创作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好评,成为北京画坛一位有独特品格的艺术家。
  白启哲为人忠厚诚实,谦虚谨慎。他兢兢业业地作画,不图名利,不事张扬。他在创作实践中认识到,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不是机械地摹仿自然,也不是按照前人的模式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而是体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原理,写客观自然在心中引发的诗意。他懂得,必须坚持“师古人,师造化”的传统,吃透中国山水画的写意精神,熟练地掌握笔墨技巧,然后施展自己的才能,有所作为。因此,他一方面努力学习包括“白派山水”在内的前人创造成果,一面认真研究自然,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会和写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的许多毛笔和钢笔写生,重点是研究山、水、树木的形式规律以及建筑的结构,捕捉自己面对自然景色的新鲜感受,训练自己的取舍能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有时,他边画边在画稿上写简略的文字,以加深自己的观察印象和形象记忆。白启哲清醒地认识到,前人的表现程式对后人来说是财富,但如果在运用这种程式时没有自己的个性,便成为阻碍自己前进的包袱。他力图在作品中表现由写生获得的鲜活感受,从而在“白派山水”创作中有所奉献。他的山水画布局大开大合,形成广阔宏伟的构图和宁静安谧的境界;在笔墨上,他坚持骨法用笔,善于把点、擦、皴、染有机地组合在统一的结构之中,用浓淡虚实加以调剂和变化。在这些方面,可以说他继承了父亲的传统,显示出“白派山水”的艺术特色。白启哲在谈自己创作的心得和体会时说,在雪石老人擅长的“桂林山水”方面,他在大的图式结构方面并没有较大的突破,但在整个山水画创作上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具体画法上也有自己的经验积累,这种说法是符合实际状况的。我们在读他的作品时,会发现一些不同于雪石先生山水画的新因素,如山石的皴法更富于变化,在画面上更注意加强黑白对比,更重视留白,充分运用计白当黑,以使其空灵、透气。总之,他在营造画面的现实感和探求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在注意画面大的整体视觉效果和强调空间感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然,他并不满足,表示还在努力探索,以求取得更大的进展。
  回顾人类艺术史,开宗立派大画家后面弟子们的艺术创作往往有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在大树下遮荫,一味承袭大师风格样式,不图上进;另一种类型以继承为主,在承续大师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探索,有所创新;第三种类型以叛逆为主,在反叛中开创新路。第一种类型画家的做法不可取,自不用说。在传统的中国画领域,第二种类型画家居多。在西方近现代艺术中,常见第三种类型的画家。齐白石告诫后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主张要在“学”之后再求“变”。白启哲走的正是这条道路,他已在“白派山水”中有所继承,有新的创造,并正在稳步地拓展创新成果。
  墨语言的力度。白启哲虽然年近古稀,但在创作上正进入大有作为的高峰阶段,相信他在艺术上一定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为人们奉献更多的杰作。
 

  2006年6月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文:邵大箴/摄影:/责任编辑:CF)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山高水长-靳文艺山水画展
  • 彭国昌山水画作品展开幕视频
  • 国家文化部计财司副司长饶权、中国国家画院山
  • 白启哲回赠作品及收藏证书
  • 白启哲画展开幕 现场捐赠掀高潮
  • 白启哲简介
  • “白派山水”相约宋庄 白启哲个人画展即将举
  • 白启哲作品
  • 心相造化 和谐静美——白启哲画展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