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业界动态 > 延伸阅读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自然呈现”艺术展

时间:2011-08-23 17:11 来源:上上国际美术馆 TAG标签: 水墨 点击:

2011年9月1日,中国美术馆将迎来《站立的水墨——李广明“自然呈现“艺术展》。展览届时将展出李广明先生最新的水墨艺术探索成果:“冰墨”系列作品。“冰墨”系列采取了综合表演、装置和平面的表现方式,将传统东方的水墨艺术以三维立体的姿态呈现出来,经由时间的线性发展,通过冰的消解,墨的释放,在宣纸平面上记录下这独特的艺术理念。法国现代画家杜比费曾说过艺术可能是传达哲学的机器,对“冰墨”系列作品的理解同样会涉及东方传统的哲学理念、风水观念,甚至原始神秘主义宇宙观、自然观。从作品的内部结构演进上讲,“冰墨”系列是过程的艺术,但“冰墨”制作实施过程的结束却远远不是作品意义的完结。相反,艺术家所做是要超越现有艺术的固定形式,打破艺术世界的常规,将艺术实施过程意义的进行和一个艺术家对于地域文化、艺术发展和现实困境长久的思索凝结于平面之上。

20世纪以来,包括水墨艺术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怀疑。要解决水墨艺术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就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重塑民族自信。在历史上,水墨不但作为传统艺术材料,为中国画家沿用了上千年,水墨之中蕴含着独特的东方哲学和价值理念,更是让它作为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主要情感表达工具,为传统文人代代沿袭。不同于传统水墨艺术表达的常态平面呈现方式,李广明的“冰墨”系列通过固化的水墨结晶,让水墨以从来没有过的三维姿态矗立在宣纸之上。作品以艺术材料理念重构转换的智慧,将水墨从固有的表达形式中解放出了,衍生为更具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诠释了艺术家对传统艺术媒介和传统东方文化的全新理解。这种理解和表达不但为当下举步维艰的水墨当代探索提供了新的可能和空间,更是为以水墨为指代的东方传统文化树立了新的信心。
李广明的相关艺术实践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水墨艺术最具突破性的理解和尝试,它还水墨以自我呈现,消解西方的主观文化和固有艺术形式的限制,重新找回了中国文化得道法自然、尊重自然的价值内核。也只有尊重水与墨自身的生命运动,才能揭示它本真的生动和美妙。在面对后现代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中国自身的现代化转变和后殖民问题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形形色色的误读,作为东方文化继承的当代践行者,如若要让东方传统不被忽视和吞没,我们必须以“站立”的姿态面对这些困境。

在西方世界,艺术表达的发展轨迹历经传统客观再现的“视幻”艺术,近现代强调主观情绪表达的表现性艺术,一直延续到以社会观念、意识形态和艺术本体为表现对象的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和或称前卫艺术。现代化的发展让艺术与其美的本质渐行渐远,走到了自身的反动。用日新月异的科技效果替代艺术,以社会工具论取代艺术的审美原则。艺术的不断被科技物化、捆绑、束缚,更是一步步沦为视觉游戏、装饰工艺或政治权力机器。艺术本体的精神性将何去何从?工具化和科技化了的艺术(如一些装置、影像及多媒体艺术)仅仅是披了艺术的外衣而已。艺术应该返璞归真,应该上升到宗教的高度,跟人类的信仰、心灵发生碰撞才能发挥功用。

水墨作为传统中国封建士人阶层的艺术语言,在隋唐时代已初步形成。从王维、张躁的泼墨山水到到清代的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这条感悟自然的水墨体验方式已延续千余年。近代以来,传统水墨语境遭到了现代化转型的忽视和破坏。晚清改良派知识分子代表康有为最早反感传统中国水墨艺术中消极的超逸淡远,主张“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五四”以后的徐悲鸿、刘海粟、蒋兆和等人则是“合中西”观念的第一批践行者。他们多是早年留学欧洲的公派留学生,留洋期间接受了长期的法国古典主义训练。在以后的水墨实践中借鉴西方传统油画的写实主义,将明暗、阴影、体积引入水墨表达,完全忽视了水墨在塑形上的局限与意象表达中的优势,在不伦不类的盲目模拟中抛弃了水墨话语的根性。真正将水墨语言引入现代艺术范畴的先驱应该是林风眠与关良,他们接受了西方现代派的影响,在水墨实践中消解了传统水墨表现的骨法定式,将画面语言导入了现代的线条与色块的形式。但这种努力得到的也仅仅是形式上的成功,水墨艺术方式现代化的同时又遮蔽了传统的东方精神。在近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中,虽然也不乏有个别闪光点:如黄宾虹、齐白石、石鲁等。但这些光芒只是个人修养的成就,并没有为水墨的发展建树相应的理论体系和流派。

“85新潮”是水墨语言真正介入当代范畴的开始,也是现代水墨成型的重要阶段。用现当代的观念而不是图示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传统、批判传统,扬弃水墨语言固有的匮乏和无能,鄙夷渴求西方认同的后殖民心态,关注当下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寻求以水墨的方式提供解决之道,让水与墨发出新的声音,而不是物性技艺上的小敲小打,旨在谋求为世界当代艺术提供新的意见。在整个文艺思潮兴起的基础上水墨艺术再次兴盛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水墨”的开始。真正的实验水墨概念的提出大致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实验水墨既可以看做中国本土水墨艺术的现代化演进,也可以看做是对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的进一步割裂和孤立。相比较而言,80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文人画”并没有建设性的突破,他们引以为傲的成功只是一种东方特有的异国情调来满足西方游客的好奇。

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其本土或地域文化特征却日渐衰微。与此相伴生的是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也在逐步丧失,西方式的艺术理念和批评标准取代了东方的艺术和美学体系。西方模式正在接管整个东方现当代艺术,但是,我们所崇尚的西方后现代知识体系却矛盾重重,西方精英知识界甚至将目光转向了传统的东方哲学。重塑新的东方艺术文化体系变得尤为迫切。借助西方优秀的现代艺术方法论,以更切合当下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手段更好的改革传统水墨,是发展东方艺术的新方向和新空间。在这样的实验下,水墨面向当代的空间将具备无限的可能。发展中国本土文化的时代,回归于东方的“水性艺术”的时代已经来临!

一般认为,传统水墨最大的弊病源于它注重个人逍遥出世,心性释放宣泄的道庄传统。而这无疑与强调干预社会、参与民众生活的后现代艺术理念相悖。这也是它在艺术理论界受到诘问的主要方面,在当下如何消解它的消极,强调水墨艺术自我精神升华,是水墨跨越瓶颈的必要途径。水墨实验百年,发展到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界对待水墨实验的态度已经发生改变。中国前卫艺术的渐进让我们看到,一味的割裂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弊病愈来愈阻碍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东方文化正在自觉,传统的水墨气质一直潜在于我们的语言、习俗甚至价值观念中。“水墨”不单单是一种媒材和技艺,它是一种特有的地域性文化,这种特质是中国艺术确立个人身份的一个标签,是东方人感悟世界,表达自己的方式。对新水墨最具突破性的理解和尝试,应该是消解西方的主观文化和固有艺术形式的限制,重新找回中国文化道法自然,还水墨以自我呈现,尊重自然的价值内核,尊重水与墨自身的生命运动,揭示它本真的生动和美妙。只有回到中国传统的水性艺术——自然呈现的艺术才能打破这种窘境和困局。艺术应该是纯粹的,心灵的艺术,应该是精神与自然对话的天籁之音。
 
 

(文:曹振伟/摄影:/责任编辑:CF)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关于 水墨 相关的文章
  • 2013水墨邀请展
  • 赵力:当代水墨是一种方式
  • “以墨迹心 即心即墨”陈红汗水墨作品展开幕
  • “以墨迹心 即心即墨”陈红汗水墨作品展在宋
  • 心墨迹-陈红汗水墨作品展
  • 绘事后素——任子千水墨展在798感叹号艺术空
  • 菩提树下——裳书坊水墨说法第三回之隋牟画展
  • “春天的故事”—中国水墨名家10人展
  • “历史·新宋庄”前言——李广明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视频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