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业界动态 > 艺术评论 >

沈威峰花鸟画的雅俗共赏——孙克访谈

时间:2013-04-15 13:15 来源: TAG标签: 点击:

时 间:2003年11月29日
地 点:北京
采访对象: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秘书长、美术评论家 孙克
采 访 者: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缪军

采访内容:
记者缪军:很多人看完沈威峰院长的作品,都有一个印象,不象是出自他这个年龄的人画的。在上海,我们听到一些专家说起码有五六十岁的人才能有这样一种笔墨的感觉,特别有些专家评说他的作品有两个特色:一是画有笔墨,第二画里有一种气就是江南的水气,我们想就这两个方面探讨一下。

孙克:我到不觉的他的画特别的老道,我认为他的画的特点、风格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风格。雅俗共赏的风格在扬州画派中有这种传统,当年郑板桥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雅俗共赏。但他(沈威峰)这个时候发展,作为一个现代的画家,他在艺术上很注意色彩和笔墨结合起来使用。他的笔墨的特点是灵动、活泼、非常生动,在传达物像的过程中把笔墨的特点统统地结合起来。用的墨色、用笔,新鲜、灵动、跳动、很充满生命力的一种感觉,作为一个画家来说这是很好的。象这种画派,过去我们叫做小写意、小品的画家,区别于大写意。吴昌硕、齐白石以来属于一种小写意。过去象任伯年、王雪涛这些已故的画家,目前看小写意画家能够画到这个程度上已经证明他对自然物像的掌握、笔墨造型的掌握,还有色彩的运用上结合了我们许多画家的特点。现在小写意画家,北方来说王雪涛,南方上海任伯年以后唐云,这些画是不容易画的,是见功力、见笔墨的。

记者:您刚才说道沈威峰的画是属于小写意,您能具体谈谈吗?
孙克:中国画的小写意是在宋代以后花鸟画才发展起来的,那个时候还不分小写意与大写意。作为文人画的以后,写意作品才有一个很重大的发展。有一些画家是写意画家,譬如说徐渭,他的作品就成了后来大写意画家、大写意作品的一种源头。到了明清时期,有许多画家,花鸟画才发展起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学术问题。恽南田画的没骨花卉实际上也是小写意,可以说是小写意作品源头的一部分。后来到了扬州八家,他们的花鸟画家也有小写意画家,尤其是近代的任伯年,他的作品把自然的物像:花卉、各种鸟类他都能画的非常生动,既有一种物像的真实感又有笔墨的灵动感、笔墨又非常生动、非常自然,在这些方面,就是说在任伯年这个时代小写意画才真正做到雅俗共赏。北方象王雪涛先生、郭味蕖先生都属于小写意画家。这些部分的作品不象大写意,象吴昌硕、古代象八大山人,完全是大笔挥洒,表达抒发画家自己内心的感情,作为笔墨来说是完全是彻底地以书法的笔法来入画,一般的百姓接收起来还是有些困难。但小写意画,由于画面的生动,笔墨的灵活,墨色和色彩结合的很漂亮,所以小写意画是近代花鸟画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看了沈威峰画家的作品,我觉得他的作画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他很擅长画的荷塘、竹子都画得不错,其他的包括:雅致的梅花、富贵的牡丹他都画得不错,题材的范围相当宽泛。不光是梅兰竹菊,还有将自然景观结合起来,象田园里的牛、公鸡、母鸡、鸟,都画的题材面很宽。在我们美术界、国画界来说,沈威峰还算一个青年画家。作为一个青年画家,他在花卉、花鸟草虫都做的很不错,技法相当的全面,也说明他绘画的基本功,在笔墨的掌握上有着相当的火候,这是向更高的层次上迈进的很良好的基础。相信他今后笔墨上的进一步的老道,绘画的色彩运用上更加协调、更加的雅俗共赏。
吴门画派是在明代的中期以后在苏州,因为当时苏州的经济蓬勃发展带动文化的发展,而且吴门画派最大的特征就是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我们说沈周、文征明、仇英和唐伯虎,除了仇英是画工出生以外,其他的都是文化修养比较高的画家,所以说这个画派代表的不仅仅是艺术的高峰,而且也是整个文化的高点。这样一来,在我们美术史上,吴门画派开启了后来文人画明清之际的高峰,是一个前期准备的过程。吴门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历史上有很重大的影响,以致这个延续一直到近代,现在。

记者:现在有一种观点,笔墨等于零的问题。
孙克:那哪行。传统的笔墨如果不注意的话,光从色彩上想办法是不解决问题的。你把一张画画成了很多颜色,最终我想还是笔墨。因为笔墨有一种气质问题,有了笔墨才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有些个抽象的画也是有笔墨,没有感情、没有内容,光这个笔、墨在上用,譬如象赵无极给北京西郊香山饭店画过一幅画,现在一进门就看见了,一幅抽象的中国画的墨、点点而已穿插着。非常欣赏、佩服赵无极先生,那么赵无极先生这张画他算不算笔墨等于零呢?他全是笔墨、又没有内容、又没有感情,因为抽象画不是什么感情不感情的问题,不是什么内容、形式如何如何,我们说没有这个问题。抽象也就是抽象,你看看它,你感觉还有点意思,你说它是不是零呢?它还不是零。而且中国画,笔墨落到纸上,就不是零了。所以石涛说:一生二、(落笔)二生三、三生万物。千笔万笔都从一开始。有了一笔本身就不是零。画了千笔万笔的画,那根本就不是零了。他说的泥巴不能解决问题,你不能说,地上的泥巴都是土,都是雕塑的材料,他没有做,泥巴不能算,但你把泥巴搁在手里,捏来捏去,你只要想捏出一个东西来,他就有一定的内容,一定的想法。笔墨,画家的笔、瓶里的墨,在那儿放着,不是笔墨,但是用湿的的笔蘸上墨在纸上一画,就不是零。
改造中国画的问题有许多这种冲突。象林凤眠这样的画家,他就干脆完全把西方的造型的方法用中国的笔墨来进行画出他的那个方法。所以你这个地方讲的就是说传统的画家和中西折中派的画家,他就有了差距。还有一种就是完全主张用西方方法来代替中国画的,就是全盘西化的主张的人,这三下里就矛盾重重,难以避免。但是经过一百年的不断地冲突,不断地矛盾的出现,一辈一辈的人逐渐的已经看出来,中国的民族的传统还是很宝贵的。就像我们看到的四合院等,你都把它消失了,就没有我们中国人的特点了。文化也是这样的,文化艺术不想科学的东西,科学的东西全世界都在用,象电灯泡大家都在用,谁最先进的都是好的,就可以互相借鉴来用,但是文化本身,它的内容、内涵上本身就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就不一样。同样是吃的东西,外国人吃的西餐有它的内涵,我们中国人吃的中餐有口味的问题,这是起码的,这个就不好混乱。你不可能全世界都一样,我们现在都去吃麦当劳?不会的,还要保持各自特色。绘画这种文化,尤其是差别很大,要拉开距离,不能跟它(西方的)完全融合,或者说我完全照外国人的去搞,搞到最后,你还是外国人的小徒弟、徒子徒孙,不行的!我们还是得保持自己的特色!比方说花鸟画,中国人看着就很好,西方人可能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他不懂,或者说笔墨他也不太懂。因为他不懂,是不是就是不好呢?是不是以为你们中国人就不行了,这是不对的!不等于的!因为他不懂!就像书法一样,我的字写得非常好,非常漂亮,那么外国人对着这个,好像看道士一样的,见了半天不知怎么回事情,他不能理解的。我见过很多外国教授来讲课,讲到中国画山水画怎么怎么,他也研究构图。有一位叫高必翰先生,写了著作,很多很多的中国画研究,但到最后,他讲来讲去,中国的构图怎么样啊,三角线、直线分析,但他就有一点没有接触笔墨,他不懂,他就不好说,这个用笔怎么样,味道如何如何。中国画要不懂得用笔,八大山人要不讲究用笔的话,那八大山人就不存在了,就没有八大山人了的画了。谁不会画一个荷花一竿子,从这头升到画到上边去,然后一个叶子就完事。就单单这根竿子从上面下来,这一笔就是笔墨,见功夫啊!要不三百年以后到现在就没有一个人将竿子一笔画过去,画到八大山人那么好的那个感觉,对不对?为什么这样子?这一下子就看出他的所有的修养、心境等等。

(文:/摄影:/责任编辑:baishitou)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中国画进入多元化时代 --------邵大箴访谈
  • 邵大箴访谈录
  • 以开放的胸怀推动学术争鸣——邵大箴先生访谈
  • 走在前进的道路上——邵大箴访谈(作者:作者
  • 陈传席:书法是文化不是技术
  • 穷探极今古 高论且纵横——陈传席访谈
  • "茶余画韵"三人谈:陈裕亮对话刘墨、王来文
  • 刘曦林访谈李宝林
  • 就双年展访谈刘曦林
  • 沈威峰花鸟画的艺术情趣——刘曦林访谈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