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专栏 > 李广明 > 艺术批评 >

李广明的“冰墨”境象:“中国性”水墨实验的真正突破(2)

时间:2010-10-29 15:50 来源:上上国际美术馆 TAG标签: 点击:

  李广明的“冰墨”新创,就是“水墨当随时代”的当代产物。然而,这个系列的作品初看起来,往往首先给人的困惑就是——这个艺术到底是什么?如何将之归类?如说周知,之所以难以归类与确定,恰恰展现出这种“冰墨”艺术的原创性。
  “冰墨”,其实是艺术家本人所创造的新术语,但这个新词也仅仅能从材料上确定了其创新的特质。如果一定要给“冰墨”找到对应的艺术形态的话,那么,只能说蔡国强的“火墨”是与之类似的,因为“火墨”就是利用火药的爆破效果在纸上形成绚丽的“火墨画”。这种“火墨画”属于蔡国强的纸上爆破作品系列,这种火药记录其实是瞬间完成而不可复制的,蔡国强利用他的“火墨”试图创造出超越中国水墨画的某种意境,并力求把中国的含蓄、神秘和古老的智慧展现给世界。
  然而,与蔡国强的“爆破”不同,李广明的创造则是通过“融化”来实现的。李广明在布面上创造出来的效果,是通过“化冰为水”的过程来实现的。这个又被称为《融系列》的系列艺术,其基本材料就是废水、污油、水墨还有宣纸。具体的创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通过“冰雕”的方式,将混合的水、墨、油冻成冰之后,再通过范模或者雕刻的方式,进而雕塑成大教堂、亚当夏娃像、火箭之类的立体冰塑。最后的程序则是,将这个“冰雕”置于吸水效果极佳的生宣纸之上,等待整个的冰雕的逐渐融化到终结,最后就在纸面上形成了具有生动质感的“冰墨作品”。
  但实际上,李广明的“墨气”较之蔡国强的“火墨”却更具有中国文化的意蕴和韵味。刘骁纯就曾用最简单的比喻来比较过东西文化的差异:“西方的文化偏火,中国的艺术偏水,最直接的感觉是火比水厉害,但是水又可以灭火,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实际上,火更多是一种西方的“阳性”文化的象征,而水则更多是一种东方的“阴性”文化的隐喻,由此观之,蔡国强的“火墨”其实是更西化的,而李广明的“冰墨”则是更贴近东方的。这是由于,“火墨”的确是“火气”过重,而“火墨”则是相对“阴柔”的;“火墨”形成了瞬间爆破而成的“顿悟”,而“冰墨”则趋向于慢慢融化的“渐悟”;“火墨”被艺术家本人认为是火与纸之间“破坏与建设的辩证”,而“冰墨”则注重在冰与水之间的一种“内在的转化与生成”。
  实际上,如果要将李广明的《融系列》作品加以归类,可以将之定位为“水墨装置——水墨行为——水墨抽象”的三位一体的作品。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从按传统的艺术创造的程序观,仅仅关注“身体——行动——作品”的创造过程,并将艺术创造的重点归结于最终的作品生成。我们要在更广阔的语境当中来观照他的“冰墨”创造。
  首先,用冰制造出雕塑式的对象,所创造出来的就是一种“水墨装置”,而且,这个装置随着温度是可以变化的,直至化为乌有。其次,“冰化为水”这个过程,可以被视为一种“水墨行为”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往往不强调人为的参与,而主要是又材料本身自然而然形成的。当然,为了造成更好的效果,艺术家往往还要用锤子去敲打相对完整的冰块,就像他在《殇城》系列当中用锤子去敲打以制造出长城的的残缺和伤痕感一样。再次,便是最终形成一种“水墨抽象”的画面,这无疑就是一个从“立体”的三维装置最终化为“平面”的二维水墨的动态过程:水墨装置首先是“静”的,水墨行为始终是“动”的,而水墨抽象随着化为“静”的,这三者在李广明的《融系列》是“道通为一”的。

三、虚境与实像:从“化实为虚”、“既抽又象”到“冰墨境界”
  在李广明那里最终“成像”的是,仍是一幅幅抽象水墨的作品。但关键的创新环节仍在于:艺术家将“立体”化作“平面”,这也就是经过“冰状水墨”化为“水墨画面”来实现的。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化实为虚”的过程。无论传统文人还是画工,都是直接用水墨来创造的,而水墨本身最终要化为二度的平面上。当然,据我所知,也从来没有当代艺术家采取这种先“冻冰”后“解冻”的方式,先三维立体化再作二维平面化的处理。也许,道家所谓“上善若水”就是取水自然流淌的过程来比喻最高的善吧!在《融系列》当中,有趣的是,水就是“自上而下”慢慢流动的,这是通过“冰解”的过程来实施与完成的。
  冰是属于“有形”的,水则是倾向于“无形”的,在由冰化水的过程,恰恰也是“无”与“有”相生的。这好像是一位“自然的艺术家”通过千万只小的笔触来慢慢地在宣纸上一遍又一遍的渲染一样,一层一层的着墨一样,慢慢就形成了最终的抽象的形状、纹理与层次。如果再从中国古典文化观之,水属于“阴”性,而墨则更趋向于“阳性”,在自然融解的过程里面,“阴”与“阳”又是相互补充的。与西方的油彩所具有的那种凝固性不同,墨水本身自主的流动,恰恰能形成一种极新的水墨节奏与样式。如果说,李广明的《雾里看花》系列还只是流动的“气墨”的话,那么,他的《融系列》就可以被看作是真正富有流动性的“冰墨加水墨”,冰化为水是“由有形到无形”,水墨融入画面则是“由无形到有形”。
  在这个意义上,李广明的“冰墨”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虚化”水墨,或者说,“虚像”水墨。这种水墨效果的真正的创造者,也许并不是艺术家本人,也是由冰墨本身的融化造就的。或者说,在这个融化的过程里面,艺术家所参与的只是艺术创造的一小部分,而更大的创作,则是由冰墨按照“自然而然”的规律来完成的。这其实采取的其实是一种“无法”之法,或者说采用的是一种最彻底的无法,而恰恰这种“无法”才可能成为“至法”。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所谓“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正是此意。应该说,《融系列》的抽象过程与抽象效果,的确达到了这种本土文化所追求的境界。(文:刘悦笛/摄影:/责任编辑:CF)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历史·新宋庄”前言——李广明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视频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开幕视频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开幕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研讨会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研讨会
  • 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开幕
  • 2011站立的水墨-李广明“冰墨”艺术展
  • 妙手与偶得——李广明的新水墨
  • 李广明的冷墨:冷记忆的虚像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