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业界动态 > 艺术评论 >

艺术家为人类营造精神家园是其艺术追求的极致 ——对话著名画家

时间:2013-04-15 13:15 来源: TAG标签: 点击:

中华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伟大复兴,复兴很大程度上首先是艺术的复兴。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结伴而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地标”,是炎黄子孙维系的根脉。艺术无国界,通过对活跃在国际间的无国界艺术大师们的访谈,可能会对艺术的复兴起到推动引领作用。

张胜利:中国传统哲学把宇宙自然理解为:自然不仅是万物存在的形式更是内容,具有朴实性,而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则是构筑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上的,因而,中国绘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大美无声”、“大美无形”,崇尚的是自然和朴实。很多画家穷其终生难达一、二,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只把自然和朴实当成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殊不知,自然和朴实才是画家要真正创造的内容。那么,您是如何理解自然和朴实并巧妙地融入到你的作品,从而使你的作品在当今中国山水画界别开天地,独领风骚呢?

梅墨生: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自然不只是一个名词而是有着很深的文化,哲理内涵,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已不是单纯的自然,而是赋予了它很多的人的理念。老子、孔子、庄子等都是在对自然有着深刻的认识、体悟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自己的思想学术的。自然就是存在,存在就是自然,自自然然,自然自在,这是万事万物遵循的规律,也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趋势,自然是最高的道,最本质的道,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改变的,自然是最大的法,人类的运行应以不违背存在的真理为前提,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因而,人修行最高境界的指导思想也应该是“道法自然”。

文化艺术是来源于自然生活的,“道法自然”成为文化的一种品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关于自然在我的领会里是个无以代替的存在,自然美是最朴素的,是一种人文化追求,是一种审美的价值。因而,我始终坚持生命中最质朴的情感,真诚地面对自然,面对人生,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潜心于艺术规律的探索,用我的绘画语汇来诉说自然界的心声,生命中最质朴的情感,努力诠释生命的真谛与生命的静縊及对生命的感动,对天地万物的感恩,追求自然和质朴是我绘画艺术的追求,也同时为人们营造一种理想的境界,渴望的伊甸园,这既是我自己的心声也是寄予人类自己的心声。因而,我所画之山水并非天地间真山真水,而是我观察、领悟的一种思想或品质,写实成份已融化脱尽,跃然纸上的乃是我意境之创造。贫瘠的思想之地永远长不出伟大的艺术之果,真正的艺术家应是关注社会人文发展的思想者,是建设人类精神家园的耕耘者。艺术家的精神不朽,在艺术本质的内在修养,如果没有内蕴深邃的文化哲理,不能满怀自然和质朴,善良和纯真,不重视画品人格的修炼,艺术境界就不会高,艺术家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大师。

张胜利:所谓的自然、朴实实际上是一种坚韧,平静乐观甚至自足的一种心态或精神,这种心态或精神如果通过画家的艺术语汇表达出来,其艺术作品必然是自然和朴实,观看这样的作品必然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生存的信心,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也就实现了一个真正艺术家的目的。用自己的艺术作品营造一种人们所需要和向往的精神伊甸园。观看你的画作始终都弥漫着一种自然、朴实的“静气”,你所创造的画面境界,实际上是一种自然、朴实的“静界”,平静如水,超凡脱俗,一尘不染,宁静致远,我想这也应该是你“心境”无意识的流露,你是如何把这一切融入到你的作品中去的成功地实现“视觉转移”的?

梅墨生:谢谢,我的山水画可能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我确实是喜欢超然的。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来说,笔墨是技巧,它的灵性随驭笔者的性情的感动而生发,具体的山水对画家来说都是可借用的符号,都是为着服务于特定境界的创造,因为中国画要表现的是境界而非景物,中国山水画的起点很高。早在魏晋时代,宗炳有关山水画的理论已经摆脱了技法层面的论述,而将山水画家的表现对象看作是对“道”的观照,即所谓“圣者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而对道的观照,正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最高美学纲领 。达至此,它需要画家以一种虚静澄明之心来观照,这种苍茫的宇宙意象,这种形而上的精神境界,是来自心灵对自然的感应,而非直观。中国画是主张以情领形,以神造型,神遇迹化,转动而形移 。对此而言,形为次,不可只张扬形姿,应赋予形的神韵,也就是画家不可机械地复制,而应是富有灵性的创造。中国画追求的正是以此作为生命的载体。因而,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艺术是求得心灵的自在,无须争比,争比只能是人心浮躁。我在进行创作时,通过所描绘山水的形象、气韵等来表达我的人生理想,也是我对生命对自然的体悟,面对现实的喧闹,自然永远是无言的,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永无止境,越来越都市化的人们,这是我内心所不喜欢的。我非常喜欢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心态。

自然是永恒的,自然界的山山水水相对于现代都市生活都无法超越、逃逸。我很少画现代人类的建筑,也不想画最原始的房子。但有时会画一叶扁舟等,那是我的心境一种心向,所以我的山水画显得宁静、超然、悠远。我的山水画是超世而不是入世,我几乎是生存在困惑和矛盾之中,我不否定人类的生活,因为我也需要,也在生活。只不过我不喜欢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想逃逸但又无法逃逸,只好在我的山水画里去体验。我们现代人现在缺少的正是淡定、沉静,如果人们在自然面前生介出一种敬畏之情,人们就会对自然崇拜。我相信像这样矛盾的人或思想的人不只我一个人,所以我的作品有许多人认同并喜欢。实际上真正能独具慧眼的人才能谈生活、谈艺术,我们应用一种美好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诗意去看世界,但现代人们只看到市场。作为艺术家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来纯化我们的精神空间和生存环境,所以在我的山水画里没有刻意去描绘具体的山水,师法自然,关照生活,对客观山水不做照搬式应写和纪录而注重直观感觉和体验,传达对自然的亲和感,抒发自己的情感,以形写神,从而实现气韵生动,画境给人一种平和、空灵、纯净、自然、率真、清旷、静简、雅逸的感觉,在这里山水只是一种符号,借这种符号来表达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表达一种道义来传递、超越现实的一种生命气韵, 真正地展现、照亮、关怀人类的精神家园。

张胜利:梅老师,我们观看你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那么自然和朴实,有着非凡的亲合力,都有一种向往和似曾相识的感觉,你是如何把握和实践这种没有陌生感的创作理念的?

梅墨生:谢谢。难怪你是艺术评论家,看问题就是独到。我这种创作理念其实说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艺术生成的过程是不可言语的过程,艺术创作是个谜,这个我很难用语言来说,真是应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我还是可以稍微说几句的,自古以来“纸绢相承”者多,我的山水画既不是“纸绢相承”也不是具体山水的再现,虽然一切取法自然,但却不是自然主义或写实主义,而是从大自然中提取、概括和我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体悟到的交融在一起再加上几十年来欣赏,研究历代绘画所获所得,对于我所描绘的山水其实在我心中早已成为一种意象,是经我心灵的净化,思虑所得,自然和朴实实际上也是一种真诚,真诚就是良知,一个艺术家只有真诚他的作品才能打动观赏者,才能被观赏者接纳,两者才能共鸣,作品才有亲合力,才没有陌生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人之心是很难言语的思维器官,是理想、思想的想象。黑格尔曾经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中国人最富于想象,中国是一个诗意的国度,我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和影响,再加上几十年的孜孜追求,在我心中孕育的艺术灵感,在我创作时就自然而然在鼻端流出,使我心灵的道白,也是很多有思想的人所向往和追求的精神伊甸园,得到他们的认同也是很自然的事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

张胜利:画家只有真实地画作才能体现出恒久的生命力,因为他是用自然和朴实的形式去表现崇高的精神,自然和朴实也是人性的本质,艺术品作之此也才能与人性相吻合,画家用其艺术作品去外化,物显这种特性与观者产生共鸣,受欢迎也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在你的作品中是如何物化、外显这种特性的?

梅墨生:其实,任何一个画家所画的画不可能超越所处的社会和人类,所谓与众不同实际上是某个阶段、空间的超越,真正的大家是博古通今的,是不拘于艺术的技术而是必须关注人类的共性和精神。对此有所深刻把握才能通过自己的作品去表达,就我个人而言始终坚持艺术作品要率真,在绘画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过程,越简单传达出来的东西越真实,我就是用这种办法去实现物化、外显这种特性的。

张胜利:谢谢。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艺委会委员、一级美术师、陕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文物协会特聘专家、荣宝斋画院特聘专家、国际书法家协会常 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

张胜利——张氏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创立者,世界十大武技大师侯选人、世界武功促进会会长、北京大学研究员、著名武术家、中国艺术家联盟执行副会长、著名艺术评论家、学者。作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曾两次赴联合国总部表演张氏太极、八卦、形意拳,受到联合国时任秘书长安南先生的接见。培养弟子逾万人遍布世界各地,被誉为“中国文化使者”。曾被北京大学、吉林省慈善总会、韩国跆拳道国技院、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等单位授予“爱心使者”、“慈善武术家”等荣誉称号。曾在国家及省级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6篇;首次提出“武术是在矛盾当中求发展的一种和谐运动”。“人类生存意识是中国武术产生的内在根本原因”。“追求人性完美是中国武术运动的根本宗旨”。在世界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被武术教课书所采用。在国家级媒体发表美术评论近百篇,是实现中国武术和书画大赛结合的第一人。

(文:/摄影:/责任编辑:baishitou)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中国画进入多元化时代 --------邵大箴访谈
  • 邵大箴访谈录
  • 以开放的胸怀推动学术争鸣——邵大箴先生访谈
  • 走在前进的道路上——邵大箴访谈(作者:作者
  • 陈传席:书法是文化不是技术
  • 穷探极今古 高论且纵横——陈传席访谈
  • "茶余画韵"三人谈:陈裕亮对话刘墨、王来文
  • 刘曦林访谈李宝林
  • 就双年展访谈刘曦林
  • 沈威峰花鸟画的雅俗共赏——孙克访谈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