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业界动态 > 艺术评论 >

访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批评家王林

时间:2013-04-15 13:15 来源: TAG标签: 点击:

 重庆直辖七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在艺术领域前行的路途上,似乎显得过于缓慢。近些年来,我们很难在重庆看见有影响力、长期固定的大型艺术展览活动;就直辖市的形象而言,我们还缺少一张象纽约自由女神、哥本哈根美人鱼这样让世人仰慕的表现城市独特文化个性的城市名片。

  在重庆主城区的一隅,有着一座全国知名的美术高等学府——四川美术学院。可这样的先天优势,并没有让我们这座城市的市民有过此类感觉:我们身边随时都会出现一些新颖的艺术元素,我们可以随时感受现代艺术思想的氛围……

  难道,重庆人不需要用艺术的符号来体现重庆在中国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为了寻找到答案,上周四的下午,记者前往四川美术学院拜访了著名美术批评家王林教授。在他的工作室里,王教授从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见解。

  重庆的艺术要找准位置

  时代信报:目前,重庆美术在全国处于什么地位?

  王林:这要看如何比较。我认为作为直辖市,眼光要放远一点,应该把重庆拿来和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作比较。这样比较下来,重庆是落后的。

  时代信报: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重庆在发展的过程中落伍了?

  王林:首先它缺乏当代艺术的交流与对话。重庆很少把自己置身于全国和世界的背景下,而只是盯住本土,意识上落后了。

  时代信报:那么本土化的观点不正确吗?

  王林:我一直强调本土化,强调中国艺术的独立性。但什么是本土化,什么是本土意识?今天的文化是混血的,没有纯粹本土的。我们生活在文化交融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文化的混血儿。不能把本土化理解成为一种封闭,外国文化艺术在影响我们的时候,中国的文化艺术也在影响他们,比如中国的京剧、重庆的川剧《金子》,我们的许多美术作品在国外的参展等等。建设重庆的本土文化艺术要在全球化的背景里面才有意义。重庆要以直辖市的意识和思想引领自己。

  时代信报:你理解的重庆美术发展史具有什么特点?

  王林:重庆的美术在西南地区是领头羊。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泥塑《收租院》开始,重庆美术就有了传统,有了价值,有了人文主义思想。重庆艺术有一种人文关怀在里面,不是时尚的赶潮流的。

  在我的眼中,我工作的这所学院有一种非常内心化的、强调思想的,表达心理、心灵和精神的东西,这在中国的艺术创作中独树一帜。同时还有它的连续性、师承性以及深厚的传统性,我觉得这些都值得呈现,因此我正在为学院写一部书——《与历史同行》。

  重庆应当是一个文化艺术中心

  时代信报:重庆美术缺少杰出的人才吗?

  王林:重庆的美术基础很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走在中国美术的前沿,是当代艺术的几个重镇之一,在外面的影响很大。例如罗中立、张晓刚等很多艺术家,个人成就很高,在国外也是很有名的,但是在重庆本地却没有引起重视,重庆美术并不缺少人才。

  时代信报:重庆美术发展的“软肋”是什么?

  王林:艺术家的人文环境还不够。远的不说,就说成都吧。几年前成都的艺术还比较萧条,但现在重庆的艺术家已经开始往成都移动。成都现在各种美术展览活动很多,我在那里就策划了5年的展览。而我在重庆只做过两次比较大型的展览,就有人出来说我,认为我展出的作品有问题。事实上,艺术的东西不是你不理解就有问题的。我认为重庆有些人还以‘冷战’的眼光看待艺术。

  时代信报:重庆整个城市现在还没有一个标志性的美术馆,作为美术专业人士你有怎么样的感受?

  王林:在欧洲,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城市都有非常漂亮的美术展馆,比如德国的卡塞尔只有20多万人,但是它的每次展览都会有上百万的参观者,这样的展览带来的成果是多方面的。当然更不用提欧洲著名城市美术馆的展出了。值得欣喜的是过不了多久,重庆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会在黄桷渡诞生。但是有了好的场馆没有好的意识,也只能够是自欺欺人。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同时,也应当成为一个文化艺术的中心。

  建立起新的展出体制

  时代信报:你认为要成为文化艺术中心,急需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王林:首要的是建立一个独特的、长期的、放眼全国的展览体制。因为单个的展览不足以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品牌。其次,这样的展览还应该是当代的艺术展览,因为重庆是一个新兴的直辖市,要体现新的气度。第三,还要采用国际通行的策展人制度。我是搞美术的,我认为重庆美术一定要有全国性、国际性的思路,这样重庆美术界才会有成就。

  时代信报:你刚才谈到了策展人体制,现在国内外的展览通常是怎样来运作的?

  王林:在国外是采用健全的独立策展人体制,现在的上海也是采用的这种体制,但重庆基本上还是官方体制。

  时代信报:策展人通常由哪些人担当?策展人是否在展览中起中心作用?

  王林:由美术批评家作策展人,在国际上已成惯例,重要的国际性大展无不如此。由受聘的策展人提出学术目标,确定学术主题,再根据学术主题选择艺术家。这样一种运作方式,无疑是最符合学术规范的。

  在中国,由美术批评家扮演策展人的角色,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的事。在此之前,批评家与展览的关系只是作事后的评论。现在,批评家不再满足于书桌前的“文本批评”,他们开始策划各种不同类型的展览,提出各种方案,并且努力使之变为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批评家的职能扩大了,“文本批评”变成了“权力批评”。这显然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批评方式。因为,在自己主持的展览中可以更充分地体现自己的艺术思想,实现自己的学术追求,从而使展览活动真正进入学术层面的操作。这在过去由官方举办的各种庆祝性、纪念性展览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时代信报:你作为美术策展人,现在做起来有难度吗?

  王林:很多展览活动或艺术活动其实都是凭着策展人的热情和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种各样的机会才做成的。就我的经验来说,要做成一个展览要受各种各样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比如资金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像我做上海的“旋转360度”的展览,涉及到七、八十个艺术家,花费大概有10万元,中间有很多非常具体的工作,这些所有的东西都必须自己去考虑,自己去组织,所以要做成这样一些展览是非常不容易的。

  重庆艺术需要大手笔

  时代信报:你认为美术展览应该是怎样的发展趋势?

  王林: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美术展览就已经是多元化的了。从美术展览的发展趋势来看,应当不仅有官方的,还应当有民间的和企业的。这样,展览才会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呈现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重庆也应该是这样。如果还是一座独木桥、一线天的运作模式,重庆艺术就难以发展。

  时代信报:国内其它城市是怎么打造自己的艺术品牌的?

  王林:作为美术作品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交流和展出,让人们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比如说上海,1996年他们开始举办第一届美术双年展,请我去做策划,那时他们就有了一个目标和方向:要在2000年让双年展成为全球性的美术大展。经过努力,上海2000年实现了当初定下的目标。目前,他们的目标又进了一步,要向世界上最著名的如威尼斯双年美术展这样的大展看齐。

  其他如海南三亚和广西南宁这样的中小城市,他们的世界小姐评选和东南亚博览会都做得有声有色,总的说来,打造品牌要有目标和眼光,可谓“所谋者远,所成者大”。

  时代信报:好象你的许多展览都是在外地做的,为什么?

  王林:是的,这是因为人的意识的问题。

  记得1995年为了府南河,成都举办了《水的保卫者》大型行为艺术展,这个展览是美国人策划的,成都的戴光郁、曾循、尹晓蜂、何启超、刘成英,北京的尹秀珍、王蓬等艺术家的装置、行为艺术作品参加了这次展览,展览最终以公众参与、媒体介入、社会认可而结束。随后,西藏、都江堰等省(区)市也举办了这个展览。

  我当时想到重庆有秀美的嘉陵江、浩瀚的长江,应当把这个与水相关的行为艺术展带到山城,可是还没做就被人否定了,最后当然化做泡影。其实行为艺术就是一种艺术,当然这里面有好的也会有糟粕。为什么重庆人的文化意识不可以在事实的引导下更加开放呢?

  时代信报:重庆啤酒节是你参与策划的,但是感觉几年来规模没有变化,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王林:可以说,重庆现在还没有一项文化活动是有品牌的。就拿啤酒节说吧,它为什么不能象巴西狂欢节一样,成为重庆半岛、成为国际性的活动?重庆还缺少大手笔。

  时代信报:你觉得重庆城市人群对于当代艺术会感兴趣、会理解吗?

  王林:不能够把市民的素质估计太低。重庆虽然在地域上比较封闭,但是个移民城市、工业城市,心态是开放的。而且抗战时作为陪都,也接受了许多文化艺术的感染,本质上是一个一流的城市。从以前我们做的几个展览来看,我觉得市民也能够理解当代艺术。我曾经在龙湖花园举办过《听男人讲女人的故事》当代艺术展,就吸引了周围很多居民观看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我感到当代艺术有它的基础和生命力。

  一个城市要和当代国际先进的东西同步前行,才能谈论素质。

  应这样认识当代艺术

  时代信报:有些当代艺术背离了美的法则,在一般人的眼里并不具备艺术所应有的高度,我们应当从哪个角度去欣赏当代艺术?

  王林:我们现在谈到的当代艺术,实际上指的后现代艺术,是继现代艺术之后提出的艺术段落的一个划分。这样说吧,现代艺术标榜的是个性、风格、形式,是对原有艺术样式的一种背叛。后现代艺术注重问题的提出,后现代艺术家不仅仅关注艺术本身的问题,作品中还更多地融入了对社会、对人类自身的思考。

  后现代艺术在艺术语言上综合了现有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影像、装置、表演等。如果说现代艺术是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的艺术,那么后现代艺术则是社会公共知识分子的艺术。但是不管是后现代艺术还是传统艺术都有它的两面性。

  时代信报:当代艺术应如何体现其价值?

  王林:我们的城市不仅是人身体生存的具体空间,而且更是一个获得思想的家园。人们的思想不能在虚幻中漂浮,而应当追求一种深度。当代艺术要反省生活,反映当代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不针对问题的艺术就不是当代艺术。

  采访快结束时,王林教授给了我一份他的简介,我的眼睛很快扫描了一遍,发现他担任了许多跟美术无关的社会职务,而王林也仿佛看穿了我的困惑:“我是一个美术高校的教授,但是我所拥有的众多社会头衔中,惟独没有一项是专业美术方面的,对此,我也感到很困惑!”王林教授说到这里摘下眼镜大笑了起来,脸上现出几分无可奈何的神情。

  王林简介:

  籍贯辽宁,生于西安,长于重庆。1982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1985-1986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现为四川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术学系教授。中国美术界近年来非常活跃、颇具影响力的美术批评家。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景观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规划委员会专家。曾经组织或策划了《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资料展》1-6回、《上海美术双年展》、《“再看77、78”艺术作品邀请展》等多个具有影响的大型展览。完成了重庆洪崖洞传统民居风貌保护性开发、丰节白帝城旅游开发、重庆南岸区慈云老街历史风貌区和重庆大轰炸展览馆、重庆啤酒艺术节等策划规划项目。

  近年来,在海内外刊物上发表了《反省当代艺术》、《艺术在今天的使命》、《精神批判在当代的意义》等美术评论近300篇。

(文:/摄影:/责任编辑:baishitou)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中国画进入多元化时代 --------邵大箴访谈
  • 邵大箴访谈录
  • 以开放的胸怀推动学术争鸣——邵大箴先生访谈
  • 走在前进的道路上——邵大箴访谈(作者:作者
  • 陈传席:书法是文化不是技术
  • 穷探极今古 高论且纵横——陈传席访谈
  • "茶余画韵"三人谈:陈裕亮对话刘墨、王来文
  • 刘曦林访谈李宝林
  • 就双年展访谈刘曦林
  • 沈威峰花鸟画的雅俗共赏——孙克访谈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