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学术 > 水墨三十年 >

“意派”——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10)

时间:2010-06-14 16:21 来源:高名潞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27日 TAG标签: 点击:

那么这样的话,你还是需要一个阶段的调研,这个考察,因为这个调研它是要具体化,要把你的这个理论和视觉的规模具体化,什么叫视觉的规模?比如说有几个展厅,那这几个怎么样去分组?然后怎么样去分成这样一个大的结构,然后大的结构当中还有具体的艺术家,怎么样去分布等等,这些东西你要来回来去的反复分析。关于艺术家,比如说我刚才说了,它不仅单只是大陆,还有可能有港台、海外的等等。
第二就是关于话语这个问题,中国必须得有自己的这个话语。但是这个话语它不是霸权性的,就是我们这个话语应该是开放型的,它不是说是让别人去,我们强加给别人,必须让别人怎么怎么接受,但是,有一点必须得明确,我们这个话语是对人类新的文化,新世纪的文化的一种贡献。它是什么?它是智慧,因为这是智慧,什么是人的文化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你对人类文化提供的一种新智慧,这个就是价值。所以我们的话语关键是提供给新的人类文化一种智慧,一种系统,它能启发别人,别人用起来也能够很自由,非常开放,这样我觉得就行了,我们不是为了去强加给别人。
何桂彦:“意派”如何去概括“理性绘画”和“极多主义”这两种存在一定矛盾的艺术追求?
我觉得要是如果是就这个理论和展览来想,我觉得两个地方可能要考虑一下,因为我在想理论方面可能很完整了,很自立了。
但是如果说展览的话就面临着两个问题,我刚才也在思考,一个是在形态上,比如说我刚才又仔细翻了一下这些图片,比如何云昌的作品,和这个前面的比如说朱金石的作品,然后再加上秦玉芬的作品,他们在形态方面是完全不一样的,有行为、有装置、还有绘画。
那么在形态上“意派”的概念涉及到更多形态,咱们有一个问题刚才说了,就是说,那么这些不同形态的作品都是“意派”吗?这是一个最直观的一个疑问,那么如果说是,他们都是意派,那么这里面就会抹杀掉这个中国从八十年代以来,咱们对现代艺术的结束的过程当中,对某一种语言方式的一个建构的过程。比如说我的理想就是说,我们并不直接就把西方的语言嫁接过来,它在嫁接、拿过来这个过程中,它有一个时间的积累和一个了解西方、接受西方,如果像按照那种方式,我们在西方那种冲击下,然后对西方语言的一种接受。如果说比如说我们从事一个展览,又有行为、又有装置、又有观念,然后又有绘画,那么他们都是意派,那么这个时候就是观众肯定有这种,就是有这种质疑,那么他们都是意派,那么能不能就是说,就意派就能打动几个人,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个考虑。
另外一个考虑就是在“意派”的这种文化概念中去考虑,因为在,像在你的书里当中,比如说八十年代的“理性绘画”和九十年代“极多”,他们都同属于“意派”的一个方面,但这里面我的思考是什么?就像你刚才说的,如果说是就把“理性绘画”和“极多”作为一个比较的话,那理性绘画在八十年代的,在文化体现上,它是一种积极的,一种大灵魂的,就是说一种大的文化,而九十年代的“极多”在文化上更加偏向于消退,把自我隐藏在形式当中。但这两种方式同属于意派,而这两种艺术方式它本身就是一种矛盾性的,就是它有一种对立性在里面,就是说“理性绘画”和“极多”,这种艺术方式它可能就会在形式、文化、观念上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但它也同属于“意派”这个概念当中,这里面我就可以涉及到一个形态和文化。如果是在同一个展览,如果不是按这种时间方式去呈现。他会不会就有这个问题:形态中的时间感,抹杀掉了。另外就是文化观念,比如说八十年代的理性绘画,他跟九十年代的,因为中国八十年代到现在,它各个时期的这种文化底蕴感一样,艺术在这个社会结构当中它是扮演的功能和意义也不一样。那么就是这种关系就是,我不知道您是怎么去考虑的?
高名潞:“意派”首先是一个原理论,在展览过程中,如何让理论与展览相契合,是很大的挑战。
在广州讨论的时候,有人也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到底这个“意派”它是不是个元理论,相符号学一样,这个理论可以被用作去解释任何艺术现象。包括西方发生的这个艺术现象也可以,它只不过如图像学,或者像一个什么一样,它就是一个词儿而已,实际上它是一个理论。
这是一种考虑。如果基于这种考虑的话,“意派”就不和具体的艺术现象去挂钩,他不去给哪一个具体的艺术现象戴上这么一个帽子,这是一个元理论的问题,这个当然可以去做。可是这个做的话,它就是实际上根本不考虑这个艺术形态,你那个理论越自足越好,越系统化越好,因为你这个就是建立一个武器库的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当时我们说到,就是说你要拿“意派”的这个东西去做个展览,做一个具体的现象,你得给这些,你选择的这些艺术现象、艺术家、艺术作品给它戴个帽子,“意派”就成了一个帽子了,成了一个理论帽子,这个时候很容易出问题。在这一点上,任何的概念、任何的民族,具体地和一个艺术现象挂钩的话,它都有它的缺陷性,它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是缺陷性的。刚才小何(何桂彦)提到了那个东西,就是说我现在这种叙事描述,在多大程度上用到展览的视觉呈现上,这个现在还是一个问题。无论怎样,它在形式上肯定不会是单一的,它肯定可能有建筑、有三维的、也有影像的,那么可能也有绘画什么。在媒介的类型上,它是划类别的。“意派”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反对把它局限在一个所谓单一的形式层面。
那么用什么去最后界定它的一个核心价值呢?这个是一个根本问题,其实我想大概就是不管是发生在中国的大陆、台湾、还是香港、还是海外,还是甚至国外的,我觉得可能将来这个“意”的东西是最重要,“意”的那个东西最重要的是“意在言外,意在象外”那个“外”,外了多少,就是它的那个“外”的极限性。那么“意派”这个东西,你必须得找到这样一种核心的价值观。
第三部分:“意派”的历史意义
何桂彦:“意派”的现实意义为何?
但是我是想就是,因为涉及到展览的话,可不可以以这种方式,就是画册它是一个非常针对性的,那么图录部分到时候就是跟这个理论部分不一定发生直接的关系,就是高老师理论部分可以让它非常完整,那么参展作品把它分开,我觉得就可以弥补之间的距离。另外我还是觉得,高老师,我觉得就是这个意派概念除了自主理论以外,我觉得你这20多年的贡献,实际上是从整个,从这个就是文革以后,那么建经历了中国现代艺术这么一个历程。那么我觉得这个理论核心的东西还是要强调,就是这个概念对中国的艺术界和思想界的现实意义。 (文:今日艺术网独家专稿/摄影:/责任编辑:baishitou)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城市 水墨 现代性
  • 走向开放、走向现代、走向多元——关于中国画
  • 重要的不是艺术
  • 意派——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
  • 艺术必须死亡?
  • 虚拟空间:当代水墨画中的空间与结构
  • 新保守主义与水墨发展战略
  • 我看现代水墨
  • 水墨性话语与当下文化语境
  • 水墨新表现——都市的欲望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