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学术 > 水墨三十年 >

“意派”——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6)

时间:2010-06-14 16:21 来源:高名潞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27日 TAG标签: 点击:

高名潞:

“意派”的提出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

1、他是立足现实批判立场的人文理论和实践;

2、它试图建立新世纪的一个美学系统;

3、它是跨形式、跨类型、跨文化的。

你说的挺好,其实第六章中“意派”的当代意义里边就写道:“第一,意派是立足现实批判立场的人文理论和实践”。因为它是立足于现实批判的,它不是跟现实没有关系的。那么无非看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这种“极多”,它都是面对它们每一个时代的问题,像七十年代,这个我当时为什么把分成“在野”和“官方”,包括伤痕和这个乡土它都是官方的,实际上它是学院的艺术。在野的我分了三种类型,其实我们现在对在野的这一派的积极性的研究,还没有展开现在,都还没有展开。我们研究的过去大多数都是官方这一派,那伤痕怎么样了,乡土怎么样了。实际上在野的一派跟“意派”比较有关系,你说他没有批判性吗?它当然有批判性了。如无名、星星,还有就是我说的“逍遥派”那些人,他们都是与我们所说的“意派”一致,在追求现代性,对不对?他不是一种功利的一个东西,而恰恰“伤痕”和“乡土”它具有功利性的东西,而它的功利性尽管一开始具有开创性,但是它很快就进入媚俗了。因为它是站在实用主义的立场上,而“意派”的最大的批判性和着眼点不是功利的,它是想建立一个长远的批判,长远的一个美学批判,这个是“意派”的一个最核心的东西。所以这个第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有价值的这种“意派”,我们选择的都是像任戬这样的,长期在思考这个问题,长期在把这个当成一个什么,而不是像用过就扔了,用狗熊掰棒子,不是这样的,所以你刚才提的是对的。

第二点,“意派”试图建立新世纪的一个美学系统,它是在美学上也要强调它长远的一个建设性意义。

第三,“意派”是跨形式、跨类型、跨文化的,它强调这样一个“跨”和融合、兼容,所以它是整一的,它不要那种我非得要局限在,走那个极端,我非得要抽象,我非得要观念,我非得要写实,要写实我就得走向超级写实,没有这个,中国这个它这个“意派”用不着那样,你那样不就走死胡同了吗?非得要干嘛,要我们反而强调一点。

还有就是刚才所说的,“意派”是反时尚的,反那种时尚的,所谓的反,就是这种多元主义,这就是它的当代性,这是“意派”的一个当代的艺术,所以我觉得这个,我们要避免把它,小何刚才说的很对,就是要避免把它局限在一个某一个类型当中,所谓局限在某一个样式当中去谈这个问题。']; p = _p = 1; window.bodyContent && window.bodyContent != 'undefined' && document.write(artist_ad(ad(bodyContent[p-1>0 ? p-1 : 0]))); 参与人员:高名潞,周彦,何桂彦,王志亮,冀鹏程,张敏,张丹纳,张光华
地点:今日美术馆五楼会议室
主办:高名潞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第一部分:“意派”的基本概念
王志亮:以前我们也没有和高老师讨论过意派的问题,今天我们这个会议就以一个研讨班的形式和高老师讨论一下关于“意派”的概念,以及明年“意派”展览的问题。
冀鹏程:今天为什么在今日美术馆做这个研讨呢?因为明年我们在今日美术馆有高老师“意派”的展览项目,所以这个研讨班也可以叫一个展览概念论证。我们作为学生可以对高老师的“意派”提出些意见,为明年的展览做一个很好的铺垫。今天是先从理论的层面和高老师进行交流,但是也希望大家能够针对于明年的展览,比如说从展览的角度,或者从组织方式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周彦:“意派”是对现代艺术史的思考以及是对中国美学现代性的总结。
关于“意派”的概念,我的总的一个印象就是说,不管做展览也好,做研讨会也好,我们这一批研究生和年轻教师,大概有一个总的思路要把握住,“意派”这个东西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单独的展览,或者单独的一个倾向,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的一个提纲挈领或者比较高屋建瓴的一种把握。我大概有这样一个概念,就是说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那时候,我们脑子都比较朦胧的,到底要中国人建立自己的现代艺术史,建立自己的现代艺术流派,一直在摸索;八十年代可以说是群雄并起的一个时代,各种各样的风格也好、各种各样的观念也好都出现了。但是,当时人类的总结就是三个大的倾向,理性、生命之流,行为装置,这是当时八五、八六年的概念。
到了九十年代以后,中国这种大的格局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商业和市场的兴起。当然,这种大的变化当时对八十年代观念的延续冲击特别大,并在一定程度上把它挤到了边缘。我们原来八十年代的时候,所联系的这么一个艺术的思维逻辑好像也已经变得非常弱。比如说,接下来先是在国外做Inside-Out时,主要还是一个总结性的,是向西方介绍中国的当代艺术。接下来做的“极多主义”就开始思考我们中国的当代艺术它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说在中国自己的艺术思维逻辑中,建立起来的一个属于自己的现代性模式,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做这个展览也好,做一些研讨会也好,我觉得我们脑子里有一个大的思路就是,我们这个东西是在创造一个历史,我们在参与创造这个历史。这个参与首先是艺术家们自己做出来的,然后是批评家来总结出来,批评家再进行前瞻性的一种思考,就是说我们写这么一种东西,怎么样给它在进行学术梳理以后进行向前推进。首先应该是总结,然后再去向前推进,最后在世界当代艺术史上站到一个位置。
高名潞:“意派”不同于西方“现代派”,不同于日本“物派”,“意派”尝试建立自己的当代美学体系。
其实你们提出的问题问的挺好,包括(周彦)说的,其实有些问题,因为你们读的是一些比较早的稿子,自从写完初稿以后,实际上其中有些部分会在西班牙的一个画册里,因为那里一共有五章,所以其中有些问题也涉及到这个。但是今天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挺重要。首先咱们说“派”这个概念的问题。“意派”的“派”,我觉得刚才小何说到的跨文化这个缺失是其中的一点,“派”我们可以想到现代派,现代派它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同义词。如果我们看整个二十世纪世界的格局来说,也许还有别的派,但是我觉得我现在拎出来一个现代派就是西方现代主义,这是大家都比较公认的,而且它在理论上也有一套自己的系统。 (文:今日艺术网独家专稿/摄影:/责任编辑:baishitou)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城市 水墨 现代性
  • 走向开放、走向现代、走向多元——关于中国画
  • 重要的不是艺术
  • 意派——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
  • 艺术必须死亡?
  • 虚拟空间:当代水墨画中的空间与结构
  • 新保守主义与水墨发展战略
  • 我看现代水墨
  • 水墨性话语与当下文化语境
  • 水墨新表现——都市的欲望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