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学术 > 水墨三十年 >

中国现代美术发展背景之展开(4)

时间:2010-06-20 16:37 来源:《美术思潮》1987年第一期 TAG标签: 点击:

于是出现了宗教崇拜与生命崇拜的两种倾向。
如果将宗教看作是一种信仰,那么它无所不在。它是人类经验世界的组成部分,它是各种情绪、观念和目的的集合。它象传统一样也在变幻。
变化又是因为现实的变化所致。比如,目前许多青年艺术家心中的信仰与六、七十年代人们的信仰核心不同。宗教总是将人导向一个无限目标,因为无限的东西才是无限渴望的目的。这就是理想的憧憬。存在主义正是从“我们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惶惑中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并将烦恼、孤独、绝望与选择设计相连,因为他意味着我们的希望只能局限在倚赖我们的意志所能做到的范围内,不要企求别个什么。就象笛卡尔所说“要战胜你自己而不是战胜世界。”这岂不是太悲观太欠缺理想精神了吗,但这正是国内以及一些西方哲学家对存在主义的误解,其实,存在主义是积极的哲学,是面对现实的实践理性哲学。它当然崇仰理想,只有傻子才不会有理想。要紧的不是有没有理想而是如何实现,比如我们大家都很希望有一个中西合壁式的中国现代艺术体系出现。重要的是基于现实的选择,眼睛看着自己而不是古人和未来的全能之人,从这个意义对理解“人就是人的未来”(庞吉)才会成为不是“坐吃山空”的积极的人。
但人的生命有限,行为范围和知识结构亦是有限的,他对于价值的确立和永恒原则的寻求是势单力簿的,他无法看到理想果实的出现,这样看来,行为似乎与理想又是无缘的,因此,他孤独、绝望。此外,人的生命又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历程中,又有那么多旧有价值观、旧规范束缚生命之流,因此他们讴歌生命。在艺术中表现运动和生命,强调生命的无虑的暴露,甚至是禁区——性的表现。这种对生命自身祟拜不是解剖而是信仰。“它所展示的图景和它所宣讲的神秘对于我们都可谓别有天地,而别有天地——不论我们是全心投入,抑或是半心半意——便是我们具有了宗教信仰”。(桑塔那耶《理性生活》)
因此,这种理想的无限目标的憧憬即让给了宗教领地,故今日青年的宗教观是泛宗教观,他们不信任何教义,却崇尚宗教感,这完全是一种心理经验。其依托可能是老庄、佛禅、抑或萨特、尼采、佛洛依德。而上述诸家都是关于人的生命和自由意志的学说。因此,与其说,他们崇拜宗教,又不如说崇拜人本身,崇拜自身价值。
因此,理想意志即皈依宗教的无限永恒之境。
生命之流亦汇入了别有洞天的神秘天地。
意志与生命、现实(存在)与理想、理性与非理性(直觉)即以矛盾的外观出现,但他们无疑都是系在“人”这一链条之上的、不过是以思索和放任两种互补形态表现出来而已。
艺术与社会的双重使命
艺术活动本来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史是人的思维层次和情感体验不断演化的历史。
“艺术”只是一个概念,艺术活动是独立于概念而存在的。原始艺术既是知识(巫术)亦是艺术,亦是生活,近代人对“艺术’的理解,无疑是少数有修养、自以为有“灵感”、并掌握一定技艺的人从事的行当。这决定了它的反社会化性质。但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现代知识阶级的壮大,艺术显然有社会化的趋势。“泛艺术”的现象以“波普”大地、表演概念等各种形态体现出来。少数大师垄断艺术的局面已面临冲击。
中国近现代以来,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形而上艺术在发展;另一方面过分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以致将艺术的社会功能庸俗化了。而大多数文人墨客的艺术又与现代人的意识和情感体验极不相吻,只进行着类似 “古籍整理”式的传播古风遗训的工作。
这样,对80年代的变革派来讲,即面临着两方面的困境,首先他们都是学院派(新文人)的后代,他们的变革目标,首先是对文人艺术的反叛和改造,但无论他们是以西方现代或古典、中国汉唐或民间为参照和借鉴,其目的都是要建构另一个新的现代形而上艺术的体系。即这个体系是有其一定的艺术性(传统延承的自律性),又有一定的原创性(反自律)的“艺术”形态。
但是,无论就中国目前启蒙运动的性质而言,还是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层次上讲,现代艺术都不可能摆脱区域社会和世界文化的大背景。
因之,关注人生,改造民族思维模式,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向哲学、伦理学、科技诸方面互渗即是艺术的必然趋向。这就必然与“艺术”的本来意义发生冲突。
从文化战略上看,艺术当然要有功利性。哥德说:“我们从圣坛上带来纯粹的火种。我们点燃的并不是纯粹的火焰。”现代功利主义已不是人际斗争的工具论,而是建基于人类对其本身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之上,以及对于时空尺度的理解发生了由来已久的巨大变化之上的战略观念。马塞尔、杜尚的作品以及以后的许多反艺术的派别均是这一观念的派生物。他们认清了艺术是“艺术”概念之外的活动,而非艺术活动本身,作为活动就必然带有历史变迁的战略性目的。即为新的人类文化找到一种新的表现形态,反之,以一种新的变革形态反抗旧的以及推动新的文化观念。
’85美术运动在当代中国美术界的冲击作用即带有这种战略性意味和文化变革的功利性目的。功利目的又包括艺术民主、选择自由、文化指向等等多种因素于内。它已远非新时期初期伤痕绘画和星星画会较单纯的社会政治性功利目的所能比。
但是,目前的国内的青年前卫艺术无论是关注人生、喻解文化的理性主义,还是讴歌生命,尊重情感的直觉主义,抑或是注重语言的形式派,强调生命体验过程的行为派都具有形而上思维的文人意味。杜尚和劳申贝格的艺术扩张运动只是将艺术先从少数艺术权贵手中回归到知识界。而我们目前连这一步尚未达到。
艺术扩张运动必将随着艺术与科技、环境、工业品的联姻,特别是艺术商品化而深化拓展,那将是艺术彻底功利化、社会化的实现。但我们的传统观念是反功利的,这在目前不少前卫艺术家头脑中亦很浓。因此,艺术扩张运动仍将会阻力重重。我们反对急功近利,但不反对广义的功利主义。急功近利是实践理性——实验主义的大敌,它会使我们重蹈五四旧辙,如果我们有清醒的功利主义目标即可使实验阶段持之以恒,不致走入近视的实用窄途。
③个体意识与群体形式的共处格局。 (文:高名潞/摄影:/责任编辑:baishitou)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中国现代主义的出现 时代普遍意识的体现
  • 中国画座谈会发言摘要
  • 中国画的现状及我思
  • 艺术的精神和时代的精神
  • 也谈中国的视觉革命
  • 现代意识与’85美术运动
  • 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现代艺术
  • 面对新潮的终结
  • 谷文达的《联合国》
  • 对几个批评术语的清理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